中新国际时尚网欢迎您!
科技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科技产业

中科恒能城市传感网启航计划今日发布 致力于打造基于区块链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工程

来源:中新国际  作者:屈伟林  时间:2023-09-10 09:37:53  点击数:

 中新国际时尚报道9月10日电(记者:屈伟林)9月5日,记者从2023年服贸会上获悉,为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系统推进基于区块链城市传感网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强区块链在产业经济、消费服务及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服务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根据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科恒能基于区块链的城市传感网启航计划2023年9月5日发布。

据介绍2025年,中科恒能元数链“1+1+1+N城市传感网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建成,提供元数链数据快速上链、区域跨链部署能力,有力支撑县区级产业应用消费服务及数据资产化,带动业级、城市级示范应用场景。区块链核心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取得突破,形成创新动能强劲的产业生态。推动区块链网络资源协同,打造区块链交换枢纽链接,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支撑,形成内外联通、多方共赢市场生态

总体框架设计上,中科恒能总经理王惟表示,数链总体实施架构为“1+1+1+N”,即1个城市传感网算力平台、1个消费基础服务平台、1个产业区块链应用系统以及N个标杆场景应用。

图片1.jpg

城市传感网算力平台。试点建设支撑县区级区块链商业业应用的高性能城市传感网底层算力基础设施,构建分布式区块链开放城市传感网络和专用算力集群,涵盖主网、节点、子网以及数据链包、数字支付、监管沙箱等共性技术服务能力,保障城市传感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支撑超大规模区块链应用场景建设。

消费基础服务平台。建设联盟链管理、业务链管理、后台管理、合约管理、运维管理、统计分析等区块链即服务功能模块,提供高效易用、场景化、集约化的基础服务,降低业务方使用区块链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建设跨链服务、监管服务、分布式身份认证服务以及数据服务等通用服务模块,实现地区元数链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能力,支撑区块链创新应用。

城市产业区块链应用系统。基于城市传感网算力平台设施和消费基础服务平台,构建城市产业区块链应用系统。建设云产品总库链、身份链、集采链、签署链和监管链等,为各类产业区块链场景化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围绕城市产业运营典型应用场景,打造标杆区块链城市产业应用。

建设数字经济总部港。按照跨链开放、应用牵引、协同融合的思路,推动区块链与数据流通、商贸物流、跨境贸易、业互联网等创新应用,打造城市产业运营的数字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带动提升全上链用链能力。

在实施计划上王惟表示:

底层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1.加强前沿技术研究。聚焦国际区块链技术前沿发展趋势,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机构、领军企业等开展相关研究,在区块链技术接入、异构跨链、安全防护、隐私计算、抗量子密码、同态加密等领域形成自主创新技术成果。

2.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密码学、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分布式网络与存储、分布式身份认证等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构建区块链全链条技术自主创新体系。

3.推动智能计算能力提升。面向Web3.0互联网计算系统,突破异构融合计算芯片和开源开放区块链分布式操作系统等软硬件前沿领域,提升区块链大规模组网运算能力。

4.合作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服务数字经济底层核心技术重大需求,聚焦科技前沿、集聚高端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新型研发及应用

标杆场景精准赋能

1.区块链+城市消费服务。加快打造C2B消费新泛式,推动区域一体化。围绕资金监管、消费大数据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应急物资管理、农产品溯源等场景。运用区块链跨链互信机制,加强消费上链权威性,实现消费数据全流程真实可信

2.区块链+城市数据流通。依托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打造高效率、低成本、可信赖的数据流通交易链,梳理交易数据清单,探索开展数据要素确权、估值定价、授权交易、合规性审查,实现数据要素交易全流程上链,构建场内场外互联互通、数据产品和数据资产互认互信的开放数据要素市场流通

3.区块链+跨境贸易。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区,打造基于区块链的跨境贸易行业应用,实现跨境商品的溯源、监控和信息共享,推动与国际主流电子发票传输网络对接,通过智能合约等方式优化离岸贸易融资和物流的自动化管理,为数字贸易领域企业和相关平台提供多样化服务,提高跨境贸易信息透明度、及时性,提升多方协作效率。

4.区块链+城市产业互联网。建立业互联网区块链可信鉴别机制,通过产业上下游采集数据上链、分布式产品管控、边缘技术上链认证、操作指令安全校验等方式,提升协同融合及安全防范能力,促进业互联网上下游安全互联、数据可信互通、要素可信流动。

5.区块链+产业供应链金融。利用区块链技术赋能银行业风险控制和穿透式监管,提供可信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授信融资效率,推进普惠金融创新服务。推进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实现银企间端对端的可信信息交换和有效核验,建立银行间贸易融资信息实时互动机制。

6.区块链+城市信用体系。面向企业信用评价和行业互信评价,推动建设行业信用链,建立并优化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整合供应链各环节上企业主体信用信息,在内部风险管理、业务招投标及外部金融服务等领域实现特色应用,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社会信用互联互通体系。

7.区块链+城市产业节能减碳。构建全区域碳排放统一管理、监督机制。鼓励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服务、合同能源可信评估、公民碳排放管理等场景开展示范应用,助力区域实现2030碳达峰目标。

 

8.区块链+城市治理,城市传感网的数据上链赋码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城市治理体系,处理分析能力快速提升,为城市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从而改善城市环境,大大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共有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