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由黄河文明研究院制作的《中华之源》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自媒体热播,二十多集播出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中华文明何时何地如何起源?这是近二、三十年来我们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研究课题!对此,自1996年以来,国家层面已经进行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截至2023年底,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于5000年前。
中华文明究竟何时何地如何起源?中华民族如何形成?中华文化如何兴起?黄河文明研究院的研究认为这是一个万古之谜!这个万古之谜是到了能够破解和可以破解的时候!
中华文明如何起源?中华文化如何兴起?系列问题的研究对于建立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黄河文明研究院院长赵海均认为:文明探源工程所说的中华文明5000年,实际说的是国家文明有5000年。国家文明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短暂阶段。中华文明不同于世界上其它任何一种文明,它有11000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
黄河文明研究院的研究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距今11000年,它的标志是陶器的制造与原始农业的兴起。陶器是人类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制做出的第一件工业品,是工业文明的萌芽。
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陶容器出现在我国南方湖南道县的玉蟾岩和江西万年的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年代距今20000年左右。最早的稻作出现在湖南道县的玉蟾岩,年代距今一万五千年左右。考古发现,距今11000年前后,桂林甑皮岩出土了陶雏器和稻植硅石。陶器真正成为实用器,陶器的广泛使用彻底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稻植硅石标志着远古先民开始了水稻的种植。考古发现,距今一万年前后中国的南方开始水稻种植,北方出现粟作植物,稻作和粟作植物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兴起。
黄河文明研究院的研究认为,农业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今天。陶器制造和原始农业起源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两个重要标志。
黄河文明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发现,由于末次冰期的极盛期(距今18000年前后)及新仙女木事件(距今12800-11500年),距今11000年前,长江以北地区人迹罕见,华南局部地区的中华先民成为幸存者,只有她(他)们成为了我们现代中华(东亚)现代人类的先祖。湖南道县、广西桂林、柳州、来宾、广东云浮、罗定、英德一带成为中华远古人类的祖源地(大本营)。桂林是距今11000年前古人类遗址最集中的地区,截止2019年底,共发现古人类洞穴遗址169处,为其它地区所罕见!
黄河文明研究院的研究发现,距今11500年前,全新世开始之后,中华远古人类祖源地(大本营)的先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迁徙,大迁徙的路径主要有两条:岭北东线、岭北中线。
岭北东线:桂林-道州-衡阳盆地-新余-鹰潭-上饶-江浙金衢。
岭北中线:桂林-怀化-澧阳平原-荆襄-南阳盆地-贾湖-磁山-北京-内蒙兴隆洼。
岭北东线也可以看成是岭北中线的第一条支线。当时的人口数量可能只有一两千人。由于人口瓶颈,大约经历了三千年左右,距今8000年前后,中华大地形成了六个考古文化源头,并由此形成了六大考古文化谱系。中华文明由此从一体走向多元,中华民族也从一体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格局!
大约距今5000年前后,黄帝部族统一了华夏民族。黄帝部族统一华夏之后进行了分封,到距今4000年前后,再次出现了数千古国纷争的格局,自夏开始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华文明及中华民族均经历了从一体开始到多元格局,再到一体的过程。
黄河文明研究院的研究认为:中华文明从距今11000年开始,迄今为止经历了七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判别标准。
黄河文明研究院的研究还认为:中华文化兴起于距今7000至8000年之前,伏羲画八卦、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之源。对此,洛阳土门遗址出土的两个伊川缸上的两幅图案见证着伏羲画八卦、河图洛书的真实历史!
上一篇:古中医合通文化专委会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华文明文化的应用示范榜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