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国际时尚网欢迎您!
独家特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独家特辑

赵海均:一对唐代三彩雄狮荣归故里

来源:中新社  作者:赵海均  时间:2021-07-13 11:48:04  点击数:

   中新国际时尚网7月13日洛阳讯(记者屈伟林 通讯员李孝)四合院古代艺术馆展出了一对唐三彩雄狮,引不少人的围观。这对雄狮来自四川崇州街子古镇。在它的背后应该有着许多已经无法复原的故事。

图片1.jpg

      众所周知,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由于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从而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实际上,唐三彩并非专指那三种色彩而言。在唐墓中所挖掘出来的各类陶俑、陶像,以及其陶器上,有的只有单彩,或者二彩,有甚多的器物,却具有较复杂的多彩颜色。通常而言,除了胎体的白地之外,铅黄、绿、青三彩最为普遍,在三彩的调配技法上,也最富艺术的韵味。

古代史籍中关于唐三彩的记载不多,所以被人们遗忘了一千多年。1928年,陇海铁路修筑到洛阳邙山时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不少的唐三彩随葬品这些出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尤其是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鸣,那赤髯碧眼的骆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不由得使人联想起当年骆驼行走于"丝绸之路"上的景象。

大量唐三彩出土后,古董商们将其运至北京,引起了当时著名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的高度重视和赞赏。之后,洛阳地区不断有唐三彩出土,数量之多、质量之美,令人惊叹出土地区主要集中在洛阳市北的邙山,洛阳市南的关林、龙门和市西的谷水一带,其中洛阳市内出土唐三彩的地点就多达20处以上,所出三彩数量至少千件之多。洛阳出土的唐三彩系本地烧造,一则因为洛阳市北的邙山就有生产唐三彩的原料--白色高岭土,二则因为距离洛阳不远的巩义大、小黄冶村以及登封等地发现了烧制唐三彩器的窑址

1976年以来进行的多次调查和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窑具、模具和三彩器等,充分证明了唐代陶器烧造技术方面的先导地位。同在1976年,国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在洛阳附近的巩县(今巩义市)大、小黄冶村见到了一条有着两个名字的小河。在上游的白冶河畔,参加普查的工作人员发现了白色陶瓷,进一步学者们被称为"黄冶河"的下游"黄冶河"发现了古窑址。之后的发掘更令人惊喜,因为在这一座座古窑里,存留最多的竟然是唐三彩的陶片。几十年的期盼终于有了结果,唐三彩的窑址找到了,"黄冶河"就是烧制彩陶的地方。

时至今日,黄冶河畔早已没有了三彩作坊的踪影,唐代工匠们的工作环境也已无从考察。值得庆幸的是,现代的制作工艺较完整地保存了唐代的传统,我们还能通过现代人的努力,来了解唐三彩的生产过程。

从出土的情况来看,唐三彩的器皿较少,而小马、小家畜、小家禽数量较多,均具丰美的艺术意匠,尤以各种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然形象的魌头,最具艺术价值。三彩器正表现出唐代各种实际生活所应用的器物,而在这些器物中,却把当时社会生活的形态很完的呈现出来,由此获知殉葬的明器与其器物的形制与数量,均按照墓葬者生前官阶,以及门第的大小而定。例如唐礼明器之制,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挺马偶人高一尺。其他音乐队、童仆之属、威仪服玩,亦各视其生前之品秩而定之。

初唐之,始兴厚葬之风,其后自盛唐至中、晚唐,厚葬之风益甚,舁明器而行街衢,陈墓所,奏歌舞音乐,张帷幕,设盘床,以造花、人形、饮食施路人,殆如祭祀。因为唐代讲究以三彩明器作为陪葬品,所以,从清末建筑河南汴洛铁路以来,在洛阳北郊邙山等地之唐墓中,先后发掘为数颇多之三彩器与俑像。唐三彩不论其形制与色彩之施化,均具极高之艺术匠意,从而引起日本、欧美各国人士之注目,而以高价购藏,从此唐三彩遂被列入世界艺术之一部分。历史上唐三彩制作最盛之时为唐代开元天宝大历年间(公元713~766)。其艺术成震古铄今,闻名中外

唐三彩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中国的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三彩诞生于唐代其文化渊源唐三彩是由一个健全强明的王朝所启毓而成,同时,它也具体而活跃的反映出时代精神。

四合院来自四川崇州街子古镇的这对三彩雄狮可以说是梦回大唐,荣归故里。月初,四合院古代艺术馆的创立者王光辉应邀到四川考察交流。在参观了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之后,前往青城山和都江堰考察,不经意之间去到了紧邻都江堰不远的崇州街子古镇。

街子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在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街子镇东北与都江堰接壤。岷江的支流味江流经地势平缓的街子镇口,形成一泓碧潭--龙潭。古镇水系发达,地下水丰富,石板路两侧及屋前院后,常年清水不断,因而有"川西水乡"之名"青城后花园"之称

街子镇依山傍水,山清水秀。街子镇镇域幅员面积41.18平方公里,9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182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9765户,总人口31756人。街子镇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境内有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义遗址,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

街子镇得山灵水秀之惠,又有以晋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俊美的古镇吸引着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街子古镇有一条古玩街。古玩街吸引了一生酷爱古玩的王光辉。在一个古玩商店,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种古代瓷器。门口两边摆放着两只三彩狮子。与热情好客的商店主人一番交流,知道他是一位有着二十多年古瓷器经验的店主。

 

图片2.jpg

街子镇古玩店门口的两只雄狮

 

唐三彩是古代中原的产物,想必川蜀人很难真正懂得的历史和价值。店主人以为这对三彩釉色简约是出自宋代,是宋三彩。但对三彩艺术和历史很是熟知的王光辉,立刻意识到这是唐代初期的作品来自巩义、登封一带窑口。经用洛阳眼测年,这是一对贞观年间的三彩。虽然没有高宗武则天以及开元年间的奢华,但是浑厚中透着精美,简约中显出庄重大气。

 

图片3.jpg

 店主(左)王光辉(右)

由于古玩市场的低迷,经过简单的讨价还价,最终王光辉决定还是带回这对雄狮。在微信支付价款之后,王光辉与这位店主开始讨论这对雄狮的来历。店主人说,这对三彩雄狮在他手里已经数年,但是由于来这里的人大多不识三彩,因此,一直摆在门口两边,仿佛这对雄狮在守护着他的店,同时也在等待着有缘人,渴望着能够有朝一日荣归故里

对这对雄狮观察细审,虽然经历了一千多年,但无任何有损之处,再加上它身上油彩之处的包浆,说明是近代出土之物。完好无损说明它长途跋涉的经历可能不多。这对雄狮地出土的可能性很大,查阅历史街子镇一带有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成都曾是前蜀皇帝王建的都城。想必是一千多年前,它的主人是一位唐朝的官员,从内地将其带入蜀地,由于这对雄狮做工精美大气,是一件观赏器,最终被主人随葬,直到民国时期出土。不管如何,这对渴望回归故里的雄狮最终还是等来了有缘人!

 

 

 

共有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