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国际时尚网欢迎您!
独家特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独家特辑

建设城市书房 打造“书香洛阳”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  作者:卢新松 李文召  时间:2019-06-03 08:38:42  点击数:

 

2018年以来,河南省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书香洛阳”建设工作部署,以城市书房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市共建成投用“河洛书苑”城市书房114座,建筑面积共1.7万余平方米,藏书共61万余册,阅览坐席达到5070余个,该市藏书最多的河洛书苑城市书房是牡丹广场城市书房,共计藏书2.1万册。“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日渐浓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河南日报》等中央和省主要媒体持续宣传报道。河南省长陈润儿在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称赞洛阳城市书房建设时说“小书屋是大民生,小书屋是大文化,小书屋是大幸福”。

 

微信图片_20190603083759.jpg

提升站位,加强领导,强力推进。洛阳市委、市政府将“书香洛阳”建设提升,特别是城市书房建设项目,作为百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民生实事推进。洛阳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部署,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督导推进,成立了全民阅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制定了方案,明确了分工,开展了督查,实行了协调例会、推进台账、约谈通报等多项工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城市书房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难题,形成“市县统筹,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为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一年内实现了城市书房遍地开花。

 

微信图片_20190603083806.jpg

 

以人为本,科学选址,便民利民。在城市书房建设过程中,洛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规划选址上,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人群分布等综合因素,按照靠近群众生活区、靠近居民休闲区、靠近公共服务区的“三靠近”原则,优先选择城市区交通便利、人流密集、闹中取静的核心位置,利用被公园广场和中小学收回的商业用房,改建为书房,与宾馆、医院、商场、车站、企业等社会组织合作共建书房,选择在群众居住较集中的场所新建书房。为了方便群众,市所有城市书房与各级公共图书馆、流动图书车实现通借通还,市民“一卡在手,全市借阅”。安装了智能化的自助借阅设备和门禁设施,可逐步实现无人值守,24小时运转。

 

微信图片_20190603083755.jpg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管理。在资金投入上,采取市区两级共同建设的模式,市级财政采购图书和设备,其他费用由区级财政承担,各县(市)独立建设运营。在人员配备上,采用政府购买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保证书房有管理人员为读者服务。在管理服务上,市文化部门制定统一管理标准和服务模式,实行名称、标识、开放时间、便民设施等“八个统一”。为学习先进人物模范事迹,弘扬时代精神,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市委宣传部精选出先进典型代表30余人,将他们的事迹制作成图文标牌200余块,放于城市书屋,让市民在阅读的同时,感受模范人物的榜样力量。首批城市书房建成投用后,各部门各行业踊跃参与,市城市管理局将部分公园管理用房用于城市书房建设,市教育局将部分直属中小学门面房收回用于城市书房建设。同时,社会参与度不断提升,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为汝阳县城市书房捐赠图书价值100万元,洛阳市甲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个人捐赠价值20万元图书,该市新华书店、云集图书馆、西西弗书屋、澄明之境书店、慢时光路栖书吧等一批引领全民阅读和具有示范导向作用的实体书店相继为市民提供阅读服务。

 

微信图片_20190603083811.jpg

 

加强引导,阅读推广,以文化城。坚持特色活动与弘扬主旋律有机结合,突出红色教育品牌,全部城市书房均摆放《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党建理论书籍,让群众在潜移默化的阅读过程中接受红色教育和熏陶。每个城市书房订阅报刊10种以上,方便群众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党的声音传播得更远。结合倡树家风活动,开展了“弘扬优秀家风、打造书香家庭”“书写新气象、送出好春联”等活动。结合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夕阳红”读书会、健康知识讲座、插花艺术讲座等活动。设立儿童阅读区,大力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定期开展手工沙龙、亲子故事会、阅读理论讲座等品牌活动,倡导少儿阅读和亲子阅读。与司法等部门合作在城市书房组织开展的法制讲座、党史讲座等活动,社会效果良好。仅2019年1月,市城市书房就接待读者58万余人次,文化供给侧服务模式创新倍增效应凸显,群众的阅读激情被点燃。春节期间,城市书房免费开放备受欢迎,各城市书房“书迷”盈门,全市100多座城市书房每天免费开放不“打烊”,200余名管理人员坚守岗位,“新年新目标,学习新知识”等63场春节主题读书活动主题鲜明,7天假期全市图书馆城市书房共接待读者15万余人次。从大年初一起,洛阳13岁姑娘邓雅文在央视诗词大会上连续4天守擂成功,极大地展示了洛阳的诗词底蕴和书香氛围。正月初七,央视晚间新闻播出春节市市民在城市书房与书香为伴,度过幸福中国年的新闻,城市书房这一文明城市靓丽名片再受瞩目。

 

微信图片_20190603083747.jpg

2019年,洛阳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洛阳”。一是按照“15分钟阅读圈”要求,科学均衡选址布局,新建50座“河洛书苑”城市书房。二是加强已建成城市书房运行管理,通过智慧管理及远程智能控制等措施,做好管理服务“后半篇”文章。三是探索无人值守与有人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服务模式,试点开展配套服务,降低管理成本。四是推动全民阅读与全市各行业各领域有效衔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五是组织开展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活动,营造书香社会氛围。六是提升各级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社区书房和农家书屋服务效能,在全市掀起全民阅读新热潮,把“河洛书苑”城市书房打造成市文明城市创建的一张亮丽名片。2019年第一季度,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和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共接待读者235余万人次,借还图书98万余册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900余场,参加活动8万余人。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长章勇告诉记者,洛阳市图书馆、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以及城市书房,在今年清明假期三天和五一小长假期间,分别接待读者105777人次153095人次

共有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