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4月29日洛阳讯(记者:屈威霖 李吉远 通讯员:屈要林 屈大鹏)4月25-27日,作为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主要活动之一,“牡丹籽油国家标准制定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研讨活动”在洛阳召开。研讨活动由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中国经济林协会牡丹分会、河南省林业局、洛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洛阳市林业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承办,洛阳国花坊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牡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全国相关协会、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牡丹企业、各级媒体、洛阳都市圈和牡丹产业相关代表共计150余人参加活动。

本次会议的核心主题就是邀请国内顶尖专家对牡丹籽油国家标准制定进行深度研讨并积极快速推进。洛阳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在前期洛阳市林业局牡丹办主任张蓉辉近10个月的沟通协调下,邀请到了中国经济林协会牡丹分会会长、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李育材;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油脂分会名誉会长王瑞元教授,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主任何东平,原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副司长(正司级)、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孙建,浙江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深圳湾实验室研究员蔺新力,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刘政安,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张成源,郑州大学教授陈小兵,河南省科学院商科所食品工程研究室主任张立攀10位专家及全国各大院校及园林局相关领导,特别邀请到了在牡丹产业做到龙头的企业及企业家代表。

洛阳市政府副市长王军到会场与全国到来的顶尖专家做深度交流、并且本次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淑霞全程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政策法规专委会副主任高世楫早就提出:政府职能和公共政策必须在产业的准入和管制、研究开发的组织和投入、标准引导和制定、战略联盟的扶持和培育,以及国际公约的参与和缔结等各个环节重新定位,以便在充分发挥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贯穿高度统一的国家意志,建立有效的标准体系,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大力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
地处中原的洛阳市自古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称。洛阳市林业局副局长张占国介绍,截至2020年年底,洛阳市牡丹种植面积累计达36万亩,其中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31万亩,特别是在牡丹龙头企业带动下,一批高标准建设的牡丹籽油、牡丹花茶和牡丹鲜花饼等加工基地陆续建成使用,牡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牡丹产业实现从单一观赏向综合性产业转变、从牡丹种植向全链条延伸转变,“一朵花”正在撬动一个大产业。但是、如果没有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消费者购买相关产品缺乏相应的公信力、影响持续消费购买行为、对企业高速健康发展形成瓶颈。
中国的企业和政府都认识到产业技术标准在一些高技术领域所具备的影响企业竞争力、改变产业格局、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所以应该意识到,在一些重大的标准体系建设中,各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与其本国企业协同作战——这不但可以从欧洲建立的GSM移动通信系统、欧美日三方在HDTV标准的竞争等方面所演绎的故事略见一斑,而且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中国政府和企业也开始努力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牡丹籽油作为油料作物,它不可避免的要进入千家万户,不能只成为专家学者嘴上的优质油、保健油,而应该千方百计的让牡丹籽油进入百姓家庭,要让老百姓买得起,吃得起,吃得放心。制定好牡丹籽油国家标准,才能更好地引领油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让牡丹籽油产业发展正常化,继而走上国内、国际油类市场。标准代表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化是一个产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所以,尽快制定牡丹籽油国家标准,是牡丹籽油发展中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任务。牡丹籽油是中国独有的木本油料。牡丹籽作为一种新型的木本油料,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于一身,发展潜力巨大。
本次中国(洛阳)牡丹籽油国家标准制定研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我国牡丹籽油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次牡丹籽油国家标准制定中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内牡丹籽油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利益。根据国内牡丹籽油市场发展的阶段,制定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本土企业的国内标准内容和符合性检验程序。
参会专家纷纷表示:严格坚持在国内销售的所有牡丹籽油产品和服务必须满足国内标准,严格坚持对所有进口产品进行符合性认证和检验。 确立国家在建立和批准标准这一问题上的主权地位,建立科学、合理、逐步与国际管理接轨的标准体系,包括标准的制定程序、参与范围、实施措施等,旗帜鲜明地构建以牡丹籽油国家标准为基础的技术壁垒,保证国家利益的最大化。